
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理-纳滤全量化处理
背景与挑战|Background & Challenges
典型水质特征|Typical Feed Water Characteristics
工艺流程|Process Flow
新鲜与老龄垃圾渗滤液首先分别经过预处理、精密过滤及脱氨预处理装置,去除大颗粒悬浮物、胶体、有机氮等污染物,为后续系统提供稳定水质保障。之后水进入MBR系统,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及氨氮,获得较高品质的超滤产水,可部分用于腐殖酸(有机肥、复合肥)回收。
经MBR处理后的渗滤液进入纳滤浓缩处理系统(80%),产水回用于系统内部,浓缩液则分为两条路径进入后端膜分离系统(约16.875% 和 19.5%),逐步实现盐分和有机物的深度分离。最终进入蒸发结晶系统,得到高纯度结晶盐,副产液经过二氧化碳和碳化装置处理后,产出碳酸氢铵产品,通过离心、包装后作为副产品利用。
整个流程实现了对渗滤液的全量化闭环处理,无需RO或DTRO等高压膜工艺,无高盐浓水排放,系统总回收率可达99.5%以上,最大化实现水资源与盐分的资源化利用,真正达到“近零排放”目标。
设计进出水水质 | Influent and Effluent Water Quality
处理单元 |
项目 |
COD(mg/L) |
BOD5(mg/L) |
NH3-N(mg/L) |
TN(mg/L) |
SS(mg/L) |
NO3-N(mg/L) |
3200m³/d渗滤液处理系统 |
进水 |
800~1000 |
20~30 |
≤10 |
40~50 |
≤2 |
20~30 |
640m³/d浓缩液处理系统 |
进水 |
3500~4000 |
20~30 |
≤10 |
40~50 |
≤2 |
20~30 |
达标排放 |
产水 |
40~60 |
20 |
≤8 |
≤20 |
0 |
15 |
工艺特点|Process Highlight